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第40 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4〕2 号)以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庆祝第40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榜样的立德垂范效应,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让身边的教师典型带动感召更多的教师见贤思齐,引导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从“被感动”到“见行动”为教育目的,在全院开展了以强化使命担当、弘扬教育家精神为目的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月”活动。
2024年9月25日,利用周三集中学习时段,物理学院党委安排全体教工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播放的《国家记忆》系列节目——《教育家精神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初中毕业的他带领全村率先脱盲
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文盲、半文盲人数达到了3.2亿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80%。与此同时,热火朝天的新中国建设急需大量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人才,因此,扫除文盲成为当时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50年9月20日,第一次中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口号,一场开启民智的识字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
当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源潭镇蔡庄村,百分之八九十的村民都是不识字的文盲。16岁的初中毕业生马景武看到这样的现状,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他在村里开办扫盲班,当上了乡村教师。
马景武用自制教具教学演示,每一次新课,都要变一样教具,学生每天晚上不喊自到,跟看把戏一样。生动的教具,辅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村民们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会了一个又一个汉字。1957年,马景武所在的蔡庄村在全县率先完成了脱盲。扫盲帮助无数人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浇灌和滋润了一颗颗求知的心。
大师编小书 为国育栋梁
讲述了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叶圣陶被任命为第一任社长,他带领出版社同仁为三千万中小学生编写通用教材。
在叶圣陶看来,课文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一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开启智力、培养道德、提高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提出了“无篇不精、文质兼美”的要求。叶圣陶和他同时代的文化大师们,开民慧、启民智,以大大的才学编写着小小的课本,把深厚的学养变成无声的春雨,沁润着学生们的心田,浇灌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
物理学院全体教师观看《教育家精神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系列节目后深受感动,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思想定位一定要有高度,坚定政治方向,胸怀祖国和人民,怀揣梦想,有格局有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要热爱教育和关爱学生。执着教育,奉献教育,时刻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价值、意义和激情,甘愿为之付出和拼搏,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和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学生才能塑造学生的灵魂,以宽广的情怀、无私的良知、高尚的道德、精神之品质、职业之素养,学术之平等去关爱、尊重和要求学生,在学生感受到爱与严、真善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对他人的尊重和对工作的执着和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