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学院师生和创新团队成员的学术氛围,开拓师生的研究视野,积极拓展科学研究合作渠道,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半导体及金属功能材料创新团队特邀请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方国赵博士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水系锌锰二次电池电解液和界面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及学院部分研究生共40余名师生参加。
方国赵,博士,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低成本二次电池储能及其关键材料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一作/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Prog. Mater Sci., Acta Mater., ACS Nano, ACS Energy Lett.,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Sci. Bu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Energy Environ. Mater., Adv. Powder Mater., Green Energy Environ.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等期刊青年编委,能源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委员,复合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Adv. Mater., Angew. Chem., ACS Energy Lett.,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等期刊审稿人。
本次学术报告,方国赵博士主要从水系锌锰二次电池的科学背景、研究进展与前言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深入且简明地从电极、电解液和界面等角度,探讨了锌锰二次电池的设计。因水系锌锰二次电池低成本、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综合优点,同时兼顾高能量的特性,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近年来,锌锰二次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大量针对锰基正极材料、锌负极和电解液的研究涌现而出。但是,不可否认锌锰二次电池距离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该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涉及电解液和界面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由于锰基材料储能机制的复杂与特殊,其电化学行为对电解液的依赖较高。又因为水系电解液本征稳定电压窗口较窄,往往与电极发生复杂的界面反应,影响电池性能。这些界面反应包括正极材料表面副反应和锌负极的析氢、腐蚀、枝晶生长等。因此,对电解液状态和界面反应行为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水系锌锰二次电池的性能,加快其发展和应用。本报告内容丰富且前言,对于学院师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师生从自身科研实际出发,踊跃地向方国赵博士提问讨论和交流,本次报告会师生受益匪浅、收获满满。